纺织品整理是提升纺织品外观、内在品质和应用性能的关键步骤,通常发生在染整加工的后期,因此也被称为后整理。其中,有机硅整理剂以其独特的性能在纺织品整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机硅整理剂,以硅油为主要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与纺织品纤维结合,赋予纺织品柔软、拒水、防污、防缩防皱等多种性能,是实现纺织品高附加值化和功能化的重要手段。
一、有机硅柔软整理剂
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原始柔软性会因炼漂和印染工艺而降低。为了恢复并增强织物的柔软度,有机硅柔软剂被广泛使用。这类柔软剂能够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提供柔软、平滑的手感。改性硅油作为有机硅柔软剂的主要成分,通过与纤维的交联反应,形成有序排列,有效提升织物的柔软性和灵活性。
织物的柔软性是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涉及触觉和视觉的综合感受,包括柔软度、平滑度、弹性、光泽等多个维度。由于缺乏定量标准,柔软性的评估通常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受。
二、有机硅柔软剂的使用要求
稳定性:有机硅柔软剂在各种整理条件下应保持稳定,包括剪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确保在高速剪切和高温处理下不发生漂油和分层现象。
色彩保护:柔软剂应保持织物的白度和染色牢度,避免对漂白织物产生黄变,对色布或印花布的色差应尽可能小。
耐热性:整理后的织物在受热时颜色应保持稳定,不产生变色,且长期贮存过程中不应出现色泽、手感和嗅味的变化。
安全性:柔软整理后的织物与皮肤接触时,应无不良影响,确保使用安全。
三、有机硅类柔软剂生产应用演变
在国内的生产和应用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端羟基的高分子量聚硅氧烷乳液(羟乳),基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水、乳化剂、催化剂等原料的乳液聚合而成。这一代产品主要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为纺织品提供了一定的柔软性能,但可能存在与织物结合不够牢固、不耐水洗等局限性。
第二代:聚醚改性硅油,由甲基含氢硅油与末端带有不饱和键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醚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成。通过聚醚改性,改善了织物的柔软性和平滑性,但可能在柔软性和整理效果耐久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第三代:带活性基团的聚硅氧烷乳液,聚合方法与羟乳基本相同,但在原料中加入了硅烷偶联剂,并引入了如氨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活性基团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织物的柔软性、平滑性、弹性和整理效果的耐久性。然而,这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破乳、漂油现象,且由于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乳液呈强阳离子或阴离子性,与其他助剂的配伍性较差。
第四代:以氨基硅油为代表的改性硅油,通常将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称为标准氨基硅油,其他氨取代基聚硅氧烷称为改性氨基硅油。氨基硅油由于氨基的强极性,与纤维表面的羟基、羧基等相互作用,形成牢固的取向和吸附,有效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使织物手感柔软。氨基硅油易于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稳定透明的微乳液,便于应用。
第四代有机硅产品(氨基改性硅油)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含硅柔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