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莱阳圣邦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132-7535-9777

产品栏目 PRODUCT

电话:0535-7848888

手机:13275359777

传 真:0535-7335575

地址:莱阳市水沐头桥西路北1000米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有机硅行业复合增速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13-08-13 10:43:55 0 次浏览

新安股份和宏达新材日前发布公告称,新安股份将收购宏达新材子公司(利洪硅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新安股份有机硅单体产能将达到27.5万吨,宏达新材则完全剥离有机硅单体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约200万吨,而目前实际需求每年只有约103.8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过剩导致有机硅单体及中间产品硅氧烷(DMC)价格持续下降,毛利率不到10%,行业陷入亏损。

  蓝星新材将40万吨项目压缩至20万吨,并推迟了老装置的扩产进度。东兴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析师梁博表示,实际上,新安股份此前也推迟了20万吨新项目的建设进程。此次新安收购宏达新材有机硅单体产能或预示了有机硅上游整合的开始,未来部分小装置或因为效益不佳而关停,或被行业龙头并购,行业去产能进程有望加速。

  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室温胶等产品的毛利率在30%-40%之间。有机硅下游产品的盈利能力明显好于上游单体和DMC。因此宏达新材剥离有机硅单体业务后,将专注于下游硅橡胶的生产。

  “整体而言,上半年有机硅行业仍处于低谷中,蓝星新材、宏达新材继续亏损的可能性较大。”梁博认为,宏达新材业绩不佳则是因为去年有机硅单体装置事故后一直未能重新生产。宏达新材将利洪公司卖给新安股份,有可能产生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

  对于新安股份和硅宝科技而言,梁博分析称,新安股份有机硅业务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利用草甘膦副产品氯甲烷作为有机硅原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硅宝科技专注于下游硅橡胶的研发生产,上半年下游汽车等行业需求较好,同时原料成本较低,因此上半年硅宝科技盈利同比增长约18%-3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约200万吨,而目前实际需求每年只有约103.8万吨。

  有机硅技术壁垒在单体生产,10年保持22%消费量复合增速。从产业链上看,有机硅特色明显。

  有机硅行业的发展不同于通用合成材料以原料制造工艺、大型生产技术及产品的加工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而是以下游产品开发为中心,带动单体合成来发展的,具有单体集中生产、下游分散深加工的特点,上下游区分明显。

  在上游,以金属硅粉和氯代烃为原料合成含有数千种有机硅单体的粗硅烷,粗硅烷蒸馏可得到二甲基氯硅烷等少数具有工业价值的单体,进而制成有机硅材料的中间体聚硅氧烷,这是有机硅行业上、下游间最关键的中间体。

  有机硅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存在于单体生产阶段,单体生产水平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有机硅工业的整体水平。

  目前,国外仅道康宁、瓦克等5家企业能够规模化生产有机硅单体。而在我国国内则仅新安股份、蓝星新材等几家公司经过20多年摸索后具有规模生产能力。

  “有机硅行业下游利用聚硅氧烷合成硅油、硅橡胶等下游产品,粗硅烷还可直接制备硅树脂。由于应用面极广,单个品种有机硅材料产量都很小,用户分散。”信达证券专业研究员指出。

  “这种市场特征决定了有机硅下游行业的技术服务性非常强,企业的经营是一种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开发新品种,并借以拓展市场、创造需求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有利于市场形成后和客户达成稳固的联系,客户粘度很高,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其他企业很难抢走市场。”

  有机硅材料性能优异,用途广泛,过去十年国内消费量保持22%的复合增速,未来市场拓展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国内有机硅产业起步较晚,2002-2012年,国内有机硅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22.06%,2倍于同期GDP的增速。

  但是,目前国内人均有机硅用量还不及欧美人均用量的1/4,随着有机硅单体过剩带来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未来国内有机硅材料的市场拓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申银万国有机硅专业分析师表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机硅材料消费以硅油、硅橡胶为主,两者消费比例相当,但美国硅油消费则明显超过硅橡胶。美国硅油消费主要集中于保健及护理品、消泡剂、抛光剂和涂料、纸张涂层、纺织品等5大领域,其次为密封胶、复印材料等。美国硅树脂主要用于防水剂、电子电气及涂料领域;硅橡胶则主要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和汽车零部件领域。”